2008年6月5日 星期四

新生活運動:大家來踢碳

最近打開新聞頻道,四下討論的,全都是怎麼「節能」——從少用水到少開冷氣,從脫外套到騎腳踏車;一時之間,彷彿新生活運動再現,全台灣都變成了環保小天使,更多分析歐美先進國家怎麼愛護珍惜能源的環保論壇,也紛紛上場。 拜長期在歐洲旅行之賜,我對於歐洲人的環保作為習慣已久;雖然是否大家都如此愛護地球我不知道,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歐洲的「能源」真的很貴,貴到用水用電用油用瓦斯都嫌肉痛的境地,以此猜想,歐洲人久而久之變得這麼講究節能便情有可原了。因此面對這次能源高漲的一波波攻勢,我反而覺得這或許是個契機,逼大家養成節能的好習慣。 前陣子讀到美國環保生活雜誌「VegNews magazine」盤點全球十大「最綠城市」,赫然發現名列第一的竟然就是我很熟悉的荷蘭阿姆斯特丹。雜誌的評鑑分析說明阿姆斯特丹政府每年會撥出4000萬美元的預算,用於城市基礎設施的環保改造:在阿姆斯特丹,37%的市民都騎車出行;另外從2009年底開始公布一項限制舊汽車進入市中心的計劃,規定所有1991年前生產的汽車都將被禁止進入阿姆斯特丹市中心區域,以減少城市的空氣污染。 說實話,雖然我經常在這裡晃盪,但從未特別感受到該城市特意提倡環保、節能、綠化等訴求,現在想來,這些都是城市居民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並非僅首都阿姆斯特丹,而是全荷蘭都身體力行,顯然這不僅是政府提倡,而是國民生活長久累積的一種習慣。以騎腳踏車為例,在全世界熱烈討論腳踏車可以為地球節省多少油耗、減低多少廢氣之時,荷蘭人早已習慣出門腳踏車代步,家家戶戶可以沒汽車,卻每人都有一台腳踏車(關於荷蘭人的腳踏車生活,請見在荷蘭騎腳踏車); 此外在荷蘭用舊貨是普遍接受的概念,落實垃圾分類的同時,各城市亦有交換二手家用品的專門機構;阿姆斯特丹最大的跳蚤市場滑鐵盧廣場,充其量只是給觀光客滿足逛街樂趣的觀光景點,更多規模更大的跳蚤市場漫佈在城市的四處,其他城市亦同,我在荷蘭最大的樂趣之一就是每週去逛這些地方尋寶,最常消費的則是二手書店(關於我與舊貨的故事,請見I am Garbage Queen); 在我們感受不到的地方,荷蘭的環保科技也一直不斷在進步著:在荷蘭,全國55%的垃圾都可以得到循環再利用,就算不可回收的也經由焚燒處理再形成的熱量提供發電,碎渣提供築路材料,廢氣也經過淨化後排入大氣;污水處理系統讓污水的循環再利用律高達90%;近年來最新突破則是利用地下巖土蓄能讓建築冬暖夏涼,新公寓不再需要空調系統,利用地下水達成溫度調節功能……荷蘭是個土地與能源都相對匱乏的國家,科技研究的心思放在節能上是很容易理解的。 「最綠城市」名單上其他九個地方也透過不同作為,進行著他們自己的環保主張: 1. (荷蘭) 阿姆斯特丹 特點:鼓勵環保交通工具 2. (美國) 芝加哥 特點:氫氣燃料、風力發電 3. (巴西) 庫裏提巴 特點:公共交通系統獨特 4. (德國) 弗萊堡 特點:太陽能發電 5. (尼泊爾) 加德滿都 特點:屋頂綠化、建築限高 6. (英國) 倫敦 特點:徵收車輛環保稅 7. (冰島) 雷克雅未克 特點:氫燃料巴士、地熱 8. (美國) 波特蘭 特點:綠色建築、發展輕軌 9. 新加坡 特點:零耗能建築 10. (加拿大) 多倫多 特點:LED照明系統、深層湖水冷卻系統 我對於排名這件事一向抱持存疑態度,更相信全世界還有更多城市也正在對地球環境盡一份心力,不在前十名並不代表他們就做得不好;同時,雖然我也是能源短缺物價飆漲的受害者,但我響應環保卻不是為了省錢,而是真的覺得地球需要我們舉手之勞的努力。很少人知道今天(6月5日)是聯合國訂定的「世界環境日」,大家朗朗上口的「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口號,早已是34年前第一次世界環境日的主題了。今年的主題則是「踢除舊習,邁向低碳經濟 (Kick the Habit! Towards a Low Carbon Economy)」。就從這天起,讓我們大家一起身體力行,讓地球多活幾千年,也給自己一個更健康的生活環境吧。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cat_been/article?mid=24012%2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