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8日 星期日

登山車介紹

登山車(Mountain Bike,簡寫MTB)的出現,它將人們從原本單純侷限於城市內或城市間的交通活動進而帶入山林之間,使人們能接近自然、延伸視野,將簡單的交通工具轉換成多功能的休閒運動工具。 登山車的特點有:堅固的元件、多段的變速、可靠的煞車、粗壯的輪胎。現就市售登山車的各部元件的種類以圖片說明,讓讀者能對登山車的組成有概略的了解。 登山車的分類和縮寫 XC(Cross Country):越野登山競速車,輕量化、講究傳動效率而犧牲些許舒適性。 DH(Down Hill):下坡車,講究前後避震效果和操控性,堅固耐衝擊。 FR(Free Ride):兼顧傳動效率和舒適性,騎乘姿勢較為輕鬆、易掌控。 DS(Dual Slalom):雙人曲道下坡車,重心低,講究操控性,結合登山車和技術車特色。 Cycle-Cross:基本上是裝了較多段變速和較粗壯輪胎的公路車,無避震。 車架車架有不同的材質、結構和尺寸,依預算和需求來選購,鋁合金是理想的車架材質,大概所有入門級車都是鋁合金車架為主體,它質輕、不生鏽,好騎而且保養又簡單;如果你是「科技造福生活」的信徒,那你該買一台前後避震的登山車,它讓單車重新吸引世人目光,車架結構日新月異,騎乘觀念也今非昔比。 材質 ● 高碳鋼Steel:強度和韌性極佳,高傳動效率,管材口徑較小,但比較重。 ● 鉻鉬合金Cr-Mo:清量化,鋼性強。 ● 鋁合金Alumiun:主流材質,輕量、硬度傳動效率高,管材口徑較粗,原色為白金色。 ● 碳纖Carbon:質輕,彈性、吸震效果佳,管材可塑形,跳脫圓管模式。 ● 鈦合金Titanium:集輕量、強度、韌性優點於一身,管材口徑小,暗褐特殊金屬色,通常另外噴漆。 結構 ● 鑽石形硬尾Hard Tail:登山車最基本的車架,強度、經濟、效率各個面向都均衡的車架。 ● 無轉點避震Soft Tail:以車架本身材質的特性作避震效果,以韌性較佳的鋼材、碳纖和鈦合金等材質均可勝任。 ● 單擺臂後避震:結構簡單的避震車架,避震效果好,相對的踩踏時會損失較多的動能,多應用在下坡車(DH,Down Hill)。 ● 多聯桿式避震:兩個以上的轉軸,複雜的聯桿設計,既想求得避震效果又要減少踩踏動能損失。煞車登山車的特徵之一就是強力可靠的煞車系統,今日碟煞也是主流配備了。 ● 懸吊式:早期的登山車煞車系統,簡單可靠、重量輕,煞車的控制感較V夾為佳,但較費力,長途下坡騎乘會拉煞車拉到手軟。V夾煞車:以槓桿原理提升煞車力道,省力而靈敏強勁,有時是太強勁了一點,可以輕易把車輪鎖死,造成前空翻或後輪打滑,剛開始要適應一下,別猛力拉煞車桿。 ● 碟煞:汽機車科技也運用到單車上了,煞車感度良好,既不會太銳利也不會拉到手軟,耐用度更好,如果重量可以輕到像V夾那就更沒理由挑剃了。有機械式和油壓式之分,油壓煞車要注意將車倒立時別拉到煞車桿,容易跑進空氣到油壓管中影響操作。 變速組 現行登山車主流的變速組高達27段(前三後九的齒輪配合),基本上已經可以發揮登山車所有的威力了,主要有以下單元:變速把手(桿):現在幾乎都是定位變速器,主要有拉桿式和旋握式(Grip Shift)。齒盤(前)與飛輪(後)利用前後齒輪的配合來改變踩踏/後輪轉速比,應付平地高速、爬山高扭力輸出的需求,一般實用的登山車應有21段以上的變速組合。 變速器 變速把手以鋼索拉動變速器的定位,導引鍊條在齒輪上的位置達到變速的目的。 避震器 登山車領域的重要發展,可以增加操控性和舒適性,適應更為顛頗的路況,但與其說是讓以前沒辦法行車的路線成為可能,倒不如說是讓登山車可以在這些崎嶇的路線上跑得更快、更舒適。登山車使用避震前叉已經成為標準,下坡車則具備前後避震。避震的材料有彈簧、優力膠(一種強固彈性佳的塑膠柱)或利用油壓、氣壓等方式來搭配使用。 踏板與卡鞋 踏板和鞋子固定在一起可以發揮最高的踩踏效率,尤其長途騎乘效果最顯著,但問題是停車時要及時把鞋子和踏板分離以免摔車,卡式踏板(Clipless)有很多種形式,但解套的方式都是一樣,腳跟向外撇即可脫離,正式騎乘之前應多多練習卡入和解套,直到成為反射動作為止。 氣嘴 氣嘴有兩種主要類型—法式和美式,美式氣嘴和汽機車相同。隨車打氣筒大都具備兩種規格,而一般腳踏車店或機車行不能打法式氣嘴,除非自備轉接頭,必須注意。 坐墊各種用途的坐墊形狀不同,男用和女用的坐墊也有差異。一般而言,越野騎乘的坐墊較狹小,保持踩踏順暢;下坡車用坐墊則較長而圓;女用坐墊比男生寬闊。 B.B. 這個隱藏但關鍵性的零件,位於左右曲柄中間的轉軸,承受大部分的踩踏力量,這是屬於耗材,如果其他相關螺絲都已鎖緊而搖動曲柄仍有間隙或發出聲音,表示內B.B.的軸承或其他元件已經耗損,必須更換。一般B.B.軸心鎖上曲柄的地方是四方型,也有梅花齒型,更換時必須注意。 基本技巧 一般休閒路線大概只要會騎腳踏車就可以勝任,但是離要把登山車騎到山林原野間還有一段差距,必須經過循序漸進的練習與適應才可以,以下是一些基本技巧。 「玩」你的車 最快讓你習慣單車並養成良好平衡感的方法不是把它騎得飛快,相反的,越慢越好。找一片空曠地,試著慢慢騎,練習平衡單車(如果你可以靜止單車並保持平衡那最好),並試著站起來騎、前後左右改變你的重心;把玩變速器、煞車,直到你可以確定每一個操作所導致的後果,試著體會前後煞車的不同特性;如果都沒有問題,再找一片空曠但有障礙如石塊或凹凸不平的地方,就好像小孩子學騎車一樣去玩它,慢慢地體會閃避障礙物及過障礙物的感覺。 變速 為因應不同騎士的體能與複雜的地形、路況,登山車的發展由5速、10速、到現在主流的27速(3×9),就是要讓我們利用變速來克服各種地形、路況,一如汽機車的換檔。 避免對角配位 避免前大齒盤(最右)配後面幾片大齒(最左);或前小(最左)配後小(最右),對齒盤或鍊條損傷都較大,避免大對大或小對小配位。 提早變速 當您覺得踩不動車子時才想要變速,可能會因鍊條受力太大而使得變速器無法動作,遇到上坡地形應該提早變速(將前齒盤由大變小或後齒盤由小變大),才能騎乘順暢又不損傷相關變速元件。變速時倒踩踏板或前後變速器同時動作可能會有掉鍊的情形發生。不要重齒數起步,停車前先退回較輕的齒數,可降低後花鼓和齒盤的損耗。 上下坡騎乘 一般路況騎乘相信大多數人都沒有什麼問題,遇到上下坡時就需要一點騎乘技巧。 上坡 上坡除了要提早變速,爬陡坡還必須將身體重心向前移、彎身降低騎乘的角度,因為低齒數的高扭力常使得前輪浮起而喪失平衡,必要時可加裝牛角可使爬坡更順手;衝刺或攻短坡時可以站起來騎。 下坡 遇下坡則必須將身體重心向後移(如果是長下坡路段,可事先將坐墊降低),用眼睛餘光先觀察要走的路線,控制前後煞車的力道,切記勿於高速時急拉前煞車,這會讓你人仰馬翻。上坡時屁股前移、身體向前傾站起來騎以身體重量加全身的力量來增加輸出力道。下陡坡必要時屁股向後移離開坐墊,將重心放越後面越好。 煞車 前後煞車中,前輪的制動力較強,但前輪一鎖死就容易失去控制,尤其是過彎的時候;後輪制動力較弱,但鎖死影響平衡並不大,仍在可控制之中,甚至可以利用來過彎,即是「控制性甩尾」過彎,不過這是進階技巧,先不討論。因為前後煞車的不同特性,所以要弄清楚哪一隻手控制哪一個煞車,使其變成反射動作。基本上,緊急煞車可前後一起拉;高速或過彎時切記勿強拉前煞車。 過彎 騎單車過彎必須特別注意的一點是,因為踏板運轉到下方時已經很接近地面,如果加上轉彎時的傾斜,會有擦撞地面而發生意外的情形發生,所以下坡過彎時停止踩動並把過彎的那一邊踏板轉至上方,身體並配合向內側傾。下坡高速過彎必要時也可以伸出平衡腳,內側的腳離開踏板彎曲伸出,可以幫助平衡重心,如側滑時也可以支撐身體免於倒地。 爬坡時檔位放輕 和同伴一起出去騎車,爬坡時用比領先者更輕的檔位(踩踏迴轉速比他高),雖然不會比他快但會比他輕鬆,如果自己不是團體裡面體力較好者,如此可以使自己免於因為想跟上團體而累壞。 兔跳(Bunny Jump) 這是登山車越過障礙的一個基本技巧。 基本兔跳:剛開始速度不要太快,遇到高起的人行道或橫陳在路中的樹幹,調整進車角度使其盡量和障礙物垂直,雙腳一前一後平踏在踏板上、身體離開坐墊並向前傾,前輪快到障礙物之前身體猛然向後仰並以手拉起車把,好像彈簧的作用把前輪舉過障礙物,前輪一過其實就沒什麼問題了,後輪可以讓它順著過去就可以,身體仍然離開坐墊以雙腳承受後輪的撞擊力。 進階兔跳:完整的兔跳最難的地方是讓後輪也跟著躍過並以後輪先著地,動作有先後但一氣呵成,要訣是拉起前輪後身體接著一個向上收縮提起整車的動作,前輪拉得越高越容易完成這個動作。有把握後再慢慢加快速度,學會了之後,過障礙物可以完全不必減速。 如果穿著卡鞋,身體蹬起同時拉起把手和踏板(因為卡鞋固定在踏板上的力量),這是平跳而非兔跳,速度夠快時當然也可以越過障礙物,但比較勉強而危險(如果你卡鞋鬆離踏板的話),一般來說熟練的兔跳要比平跳安全而輕盈,但技術面較高。 資料來源:阿桂的單車路徑 http://www.latour.com.tw/cgi/Routes/technology.asp?irfnbr=971

沒有留言: